找到相关内容210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

    聪明、小算盘、自私、贪婪、虚伪、言行不一,相互习惯了也无所谓。但一到涉外场合,人便显得紧张、做作、表演、敏感、不自信,浑身不自在。走出国门,免不了频频出丑,举步尴尬,令自己同胞也尴尬、脸红。过去,为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071204.html
  • 中国禅宗的心性论主张与传统思想背景

    自信自立的思想,同印度佛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一流是可以接续得上的。相传,乔答摩佛在降生后,便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然后朗朗地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唯我独尊”的博大气势来源于对于自心坦荡及自心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3571296.html
  • 郑晓江: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难以忍受的痛楚。如果人们是在钻心之痛的过程中死去,一定是非常的不安,丧失了一切人生的自尊与自信,那是谈不上有任何的尊严的。其次,尊严之死指的是这样一种死法,人们能把所要交待的心事对有关的亲人和朋友倾述完...

    郑晓江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70373234.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1)

    许果生──因因而果,许果生也──因不昔灭,不许因灭也。断非  二乘不迁之义」。镇澄申论至此,甚至认为澄观评其为「滥同小乘」  ,乃是错误的。(注33)  接着,镇澄又质疑说,德清既自信僧肇所言者,为「...既有这些禅门前辈的先例,僧肇的〈不迁〉  之旨,可谓如白日丽天,「殊非守教义文字之师可望崖者」。他于是  委婉地批评其友镇澄说:  「是可以肇公为外道见乎?书此以示学者。则于〈物不迁〉义  ,当自信...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173399.html
  • 江灿腾:晚明《物不迁论》的诤辩研究(2)

    自信于言外矣!」按镇澄是万历四十五年(1617)夏天过世 (  据《清凉山志》卷三,页一六四) ,而德清是在前一年夏天开  始注《肇论》(据《年谱》七十一岁条),所以发言的对象,仍  是活在世上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4273400.html
  • 现代著名佛学家王恩洋先生

    学说传入内地,风靡一时,以唯识为不了义,而内地许多唯识学者也不自信,附益此说,始终保坚持瑜伽般若立场的王恩洋,乃撰《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一书作正面答复,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该书对汉藏佛教教理的比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173556.html
  • 玄奘法师年谱

    玄奘法师年谱  曾了若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8册  页301-360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  301页  序  余不揣谫陋﹐尝编玄奘法师年谱﹐成编仓卒﹐未敢自信  ﹐弃置行箧有年矣。去秋国立中山大学文史研究所招考...

    曾了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5473562.html
  • 初恋三摩地

    她也产生了真正的责任感。在原定住持回来的那天,她非常镇定宁静,言谈举止一如从前,只是她的微笑更光彩照人了。当有人爱你时,你就会显示出更大的自信。   那天是阴历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喝着茶,讨论了好几个...坚实,并且感到自信。当你观察到阳光、空气、树木的存在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时候,你就可以指望看见太阳每天升起、空气和树木每天照常在那里。当你修建一所房子的时候,你会把它修建在坚实的地面上。所以在修行过程中,你...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282674231.html
  • 廖肇亨: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1)

    「少取何、李」一句来看,方以智在与陈子龙邂逅以前,论诗本已近于复古一路,与陈子龙的相遇不过是加强他在这方面的自信与持续深化此等进路的决心。之后,至少有姜垓等人直接改变了他对诗歌(或诗学)的态度与理解。...

    廖肇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274727.html
  • 陈兵教授 :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

    坐禅中天眼、宿命、他心等神通皆偶尔发现,显然具证果发通的根器,他自信沿个人修定慧的路子走下去,小乘圣果、神通即身可证。但他观察中国佛教现状,不走那条路,而发大心修大行,立志改革佛教,办僧伽教育,组佛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4676339.html